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0.11
编号:82341
学国学,抓住3~6岁关键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1日 生命时报 2019.10.11
     不做硬性规定 反复诵读熏陶

    学国学,抓住3~6岁关键期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 健

    本报记者 水 欣

    近年来,国学热逐渐升温,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更是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了民族智慧,对启蒙孩子非常有好处。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熏陶,于是纷纷报班学习。然而,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认为,市面上很多民间机构办的国学班鱼龙混杂,教学模式化,且师资质量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同时,国学是一门慢慢熏陶、逐渐在生活中渗透参悟的学科,与其花高价报国学班,不如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效果可能更好。他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抓住启蒙关键期。3~6岁是启蒙孩子学国学的关键时间点,这个阶段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家长可以每天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国学故事,或以经典成语形容生活中的某一场景,让孩子慢慢接触,耳濡目染。国学中很多诗歌朗朗上口,家长可先从《三字经》等易上口的诗词歌赋教起,其间多给孩子鼓励和赞扬。

    不要急求背诵。有的家长硬性规定孩子阅读的篇数,或者要求孩子从头到尾背诵,让本应轻松的学习变得有压力,孩子可能因此丧失对国学的兴趣,不利今后学习。因此,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要让孩子们从兴趣出发接触国学。

    学习要成体系。国学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经典,内涵很深,学习时,原则上需要一套权威的教材,进行体系化学习。建议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可为他们选择合适教材,按照主题帮孩子分类,收集不同经典书籍里的篇章,例如讲仁义,就把仁义主题的故事汇集到一起,便于孩子系统学习。

    慢慢理解。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读不懂内容是正常的。建议先从反复诵读开始,诵读的过程就是孩子输入知识的过程,诵读带来的语言熏陶,久而久之可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成长过程中可以慢慢回味,对日后的为人处世也会有所帮助。

    日常加以实践。国学不仅能增加孩子的文化修养,还能教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孩子从小得到正确的心性修养。而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活中实践。建议家长日常中加以引导,让其在生活中践行,比如《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就有礼仪、作息等方面的道理,家长可以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实践中领悟道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