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10.22
编号:81453
和胰岛素不良反应过招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9.10.22
     控制饮食避免增体重 规律生活预防低血糖

    和胰岛素不良反应过招

    受访专家: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刘彦君

    本报记者 张筱悦

    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不可避免地要注射胰岛素,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糖友对此往往充满恐惧。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彦君表示,其实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可以预防的,关键要做到知己知彼。

    1.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可以算是胰岛素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胰岛素降糖作用强,用药量不好把握,且药物的作用效果有个体差异,难免会有低血糖的情况发生。当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吃饭时间以及饭量把握不当、运动量增加或联用其他药物时,都可能引起低血糖。此外,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好,胰岛素不能及时排出,作用时间过长也会导致低血糖。出现低血糖时,糖友会有饥饿感、心慌、出冷汗、眼前发黑、头晕头疼、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及昏迷。因此,接受胰岛素治疗之前,糖友要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生活中,按时按量规律进餐,规律运动,如果运动量大可以随身带些糖果。
, http://www.100md.com
    2.体重增加。这也是使用胰岛素十分常见的副作用,由于胰岛素是合成激素,很容易使患者增重。另外,有些患者会在注射胰岛素后因为有饥饿感或是担心低血糖而增加饮食,从而导致体重增加。但体重增加却不利于糖尿病控制,所以患者要严格管理生活,控制饮食。

    3.苏木杰现象。这主要是指夜间睡眠期间出现了低血糖后,人体的保护机制会刺激胰岛α细胞及肾上腺,发生反应性高血糖,导致糖友清晨起床后误以为血糖升高,增加胰岛素用量。但是该现象并非注射胰岛素所独有,如果糖友早起发现高血糖,不要盲目加量,而要加强夜间血糖监测,比如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或是半夜起夜时测一下血糖,看是否出现了夜间低血糖的情况。

    4.水肿。这是因为胰岛素有水钠潴留的作用,但通常一段时间后水肿会自行消失。如果持续不消失,患者应低盐饮食,限制水的摄入,必要时要遵医嘱使用利尿剂或者换其他降糖方法。

    5.过敏反应。过去胰岛素纯度较低,或病人本身是过敏体质,就易出现过敏情况,症状一般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疹子,严重时,极少数人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及休克。但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胰岛素纯度增加,现在胰岛素过敏的情况已经很少发生。如果出现过敏,患者可以改用其他胰岛素或降糖方法,也可以进行脱敏治疗。
, 百拇医药
    6.视力模糊。由于应用胰岛素后,血糖迅速下降,使眼内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渗透压改变,进而引起视力模糊。如果在确定没有其他视网膜或眼底病变的情况下,该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恢复。

    7.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为一种外源蛋白,长期注射会导致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的效果减弱。生活中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友为了保证效果,就可能会增加胰岛素用量。然而,过多的胰岛素用量会增加副作用,不利于健康。对此,患者可以与医师沟通,改用其他种类的胰岛素或合并其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8.局部反应。在胰岛素注射时,打针部位可能会有出血、皮下淤血、红肿、瘙痒、皮下脂肪萎缩等局部反应,长期注射同一部位有时还会起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糖友在注射胰岛素时,拔针后可以用棉棒多按一会儿,避免出血;扎针时避开有小血管的位置;注射时轮换部位以免产生皮下硬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