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5.29
编号:90079
学位点“瘦身”,对教育负责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29日 生命时报 2020.05.29
     学位点“瘦身”,对教育负责

    本报特约评论员 原 石

    不久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不合格”,33个要“限期整改”。据统计,自2014年启动学位授权点评估以来,有关单位累计已撤销1742个学位授权点,其中不乏名校身影。意料之中的是,这种整改获得了普遍认可。

    学位授权点的数量能折射出一所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但无论师资力量或教研成绩,都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引入评估及退出机制,构建以学位授予单位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框架,让学位授权点有增有减、有进有出,是保证专业水准的正常需求,也是倒逼高校提升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从历次评估的情况看,主管部门保障主体责任、严把教育质量的意图非常明显。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从严办学、升量保质、扎好学位“束口袋”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很多高校将拥有的学位点数量作为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少数学校便出现了单纯追求学位点数量和规模的问题,甚至有些学校突击办学、苦心包装,申报成功后又不重视建设,对专业质量、学校学科布局造成了负面影响。追风“上马”、专业扎堆、千校一面的现象更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学位点的盲目扩张,也客观上降低了学历含金量。从需求侧看,学历仍是就业、晋升、落户的硬门槛,屡创新高的考研人数,折射出人们对这一发展路径的信赖。从供给侧看,多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超过45%,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如愿成为大学生。但数量毕竟不等同于质量,假如教学水平、高校管理跟不上,无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会发生。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位点“瘦身”也是一场供给侧改革。

    挤掉学位点“水分”,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淘汰制是必不可少的“鲶鱼”,用以激活整个领域的良性竞争。一段时间以来,撤销学位点、淘汰无意义课程、清退逾期未完成学业学生等新闻不断引发人们的关注。多措并举回归质量本位,才能保证教育的严肃性和成材率,让教师、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学校、社会各方实现共赢。我们也期待,有关部门做好学位点的监督评估工作,高校自觉把好质量关口,让高等教育迎来更好的发展春天。▲, http://www.100md.com(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