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6.30
编号:89467
居家也要防溺水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30日 生命时报 2020.06.30
     儿童盆浴时刻看护 老人远离泳池鱼池

    居家也要防溺水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 王立祥

    6月21日,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几个小学生到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其间有1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却一并落水,造成8人遇难的惨剧。夏季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放假期间孩子无家长看管,更易出事。其实,不光是江河湖海边溺水事件高发,居家用水也隐藏着不少风险。

    对于缺乏自我防护能力的婴幼儿(特别是学步期儿童)和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居家的浴缸、厕所、水桶、鱼缸等都可能是潜在的溺水发生地。首先,应该禁止学步期儿童进入浴室和厕所,或将马桶座圈上锁,防止孩子靠近装水的水桶、水盆、浴缸、鱼缸等哪怕只是有浅水的地方。对在浴缸洗浴或嬉戏的孩子,应该保证时刻有人监管,且在伸手可及的距离范围内。老年人长时间受热会导致血压下降、虚脱等急性心血管症状,应该避免长时间使用盆浴。对有泳池、水上园林、鱼池等设施的私家宅院或住宅小区,应该加建护栏、警示标识等安全措施,严禁儿童单独在相关区域玩耍停留;行走不便或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也应该减少独自进入上述危险区域的机会。

    发现家中有人溺水,应第一时间让其脱离水域。对清醒的溺水者,需要监测患者病情,注意保温;如意识不清,应迅速判断呼吸和循环征象(脉搏、肢体活动、发声等),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连续5次),并实施心肺复苏(按压、通气以及电除颤)直至患者恢复心跳或专业人员到达接手。对仍有呼吸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尽快送医院。溺水者无论轻重,均应送到医院进一步观察、诊疗,防止潜在或后续健康损害。需注意的是,发现溺水者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拍打后背或让其头朝下把水控出来,其实这一行为会耽误心肺复苏时间,影响施救成功率。

    在户外或游泳池,当发现个体泳姿异常、拍水挣扎、头部在水中异常起伏或头面部朝下静息漂浮,首先应立即通知附近救生员或拨打急救电话。第二步应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帮助溺水者脱离水域。江河湖海等情况复杂,不能盲目下水。对于泳池、园林、鱼池、水库等人工水体,水下情况相对简单,若救生装备无效,有经验者可考虑直接下水游泳至溺水者处,安全接近溺水者实施救援,注意从其后侧,避免被抓抱产生意外。▲,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