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17
编号:89080
被“看着”时更守规矩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7日 生命时报 2020.07.17
     眼睛效应:假眼也有监督作用

    被“看着”时更守规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麦舜翩

    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在人前人后会有很多不同,例如有他人在旁边时,我们不会随手扔垃圾,但一个人的时候则不一定了。而让人意象不到的是,旁人的“监督”不一定需要真的人,一双眼睛的图片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仅仅呈现眼睛的图片,就会使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眼睛效应”。这种效应会促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例如与人合作、帮助别人和社会公德行为。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参与者给自己和另一名参与者分钱。结果发现,呈现眼睛图片后,人们将钱分给对方的可能性更大,分给对方的数量也更多。另外,在慈善捐助活动中,研究者把眼睛图片贴在捐款箱上,发现人们向慈善机构捐款金额提高了48%。还有的研究者曾在一个需要自己清理垃圾的咖啡馆贴上眼睛图片,很多顾客看到图片后会更自觉地带走自己剩下的垃圾。

    为什么一双假的眼睛也能产生改变行为的作用?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对脸尤其是眼睛特别敏感。大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感受:看树上枝丫,地板的轮廓,街边的垃圾桶、墙上的插座板……无论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总能有意无意从中看出人脸来。另外,我们似乎有一种超能力,能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目光。如果别人在观察自己,我们会马上觉察到。这些都是在进化中遗留下来的本能,促使我们寻找同伴,倾向于求得合作与共存。看到眼睛图片,大脑会自动激活“被他人观察”的生活经验,进而表现得像真的被监督一样。

    但眼睛图片也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有监督效果。眼睛效应具有时效性,如果人们持续性暴露在“假眼”的情境中,大脑会意识到这种假象并适应,从而调整自身行为,使得效应减弱甚至消失。另外,如果身处匿名的场合,眼睛效应就起不了作用。例如网络上的“键盘侠”都是匿名的,在电脑前贴眼睛图片并不会降低他们辱骂人的几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