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7.21
编号:89052
洪灾过后,当务之急是防病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21日 生命时报 2020.07.21
     洪灾过后,当务之急是防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城市水务与防洪工程研究室主任 刘曙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 欧阳奕

    本报记者 李 爽

    编者的话: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严峻的防汛形势牵动着国人的心。当洪水来袭,我们该掌握哪些防灾防病知识?专家接受《生命时报》采访表示,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超警戒水位、超标准水位的现象难以避免。因此,洪灾到来时,民众要做好充分准备,灾后重启生活的同时要以防病为重点。

    洪水来袭,了解撤离路线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城市水务与防洪工程研究室主任刘曙光表示,洪水来临前,人们可通过媒体关注本地区降雨、水情预报信息及可能产生的灾情和影响范围;特别要了解出行经过的道路积水情况及可能避险路线。对于地势较低的住宅或地下车库,提前采取装置挡水板、预备沙袋等措施;需要撤离时,了解路线及安置地点,保持手机畅通,撤离前关闭水电气和门窗。
, http://www.100md.com
    洪灾来临时,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先人后物”的原则进行。1.山区出现山洪泥石流。泥砂俱下,可能会有滑坡产生,需要迅速从河谷转移到安全高地,如发现有泥石流冲击,立即向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转移。2.江河海边出现洪水(大堤)漫溢。水流湍急、冲击力强,需要迅速从低洼地转移到相对较高处;如果来不及转移,要提前准备木板、沙袋等挡住门窗阻拦水侵入;住房有2层时,迅速切断电源到楼上避险;落水时,尽量抓住水中漂浮的木板等待救援,不要盲目游泳,耗费体力。3.平原河网地区出现内涝、洪水。由于水位高、持续时间长、退水慢,房屋可能被浸泡。避险原则同上,注意须用木板或沙袋挡住门窗,将家中的水排出去。

    住处地基或结构被洪水冲击,或低矮土坯房屋长时间浸泡,需从房屋撤离;开车出行要及早关注交通警察部门设置的预警和路障情况,如不知道水情,不要开车经过已有积水的下立交;误入已积水的下立交,水淹到汽车,要打开车窗或砸碎玻璃迅速逃离;在地铁或地下空间遭遇洪水,要抓牢建筑物的立柱站稳或楼梯扶手,向出口处移动,切记不要跌倒。▲
, 百拇医药
    各种食物

    被泡过不入口

    洪灾后,警惕病从口入。吃了洪水泡过的食物易引发胃肠疾病,甚至出现中毒。夏季食品易受霉菌、细菌及化学物质污染,误食对身体不利。近期,世卫组织也提醒,将所有饮用水和准备食物的水氯化或煮沸;不用洪水洗碗、洗漱和准备食物,丢弃与洪水接触的所有食物,如面粉、饼干及瓜果等。此外,剩饭菜、凉菜等未经熟制加工烹调的菜肴尽量不要食用;灾情中不明原因死掉的家禽家畜鱼虾等不可食用,应及时掩埋。餐具用前也要消毒,在沸水中煮5分钟。

    洪水过后,还可能污染水源地。因此,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最安全方式是喝瓶装纯净水,如果条件不允许,所有的水在饮用前都要彻底煮沸。▲

    所有家具,先清污再消毒

    刘曙光表示,洪水浸泡后,低矮楼层要仔细检查,经专门机构鉴定后再决定能否居住。家具也需要彻底消毒后再使用。家具清污后,要用二氧化氯、含氯消毒液或过氧乙酸冲洗和消毒,待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室内空气一般无需特意消毒,只需开门窗通风换气半小时以上即可。被泡的实木家具,先用毛巾擦干净再打开空调除湿系统吹干;衣柜橱柜内放置干燥剂、木炭等吸水用品,防止内部发霉;金属家具泡水容易生锈,需要擦拭干净。
, 百拇医药
    建材方面,木地板泡水最容易出问题,需将家具和物品移开,排干表层水。尽快去掉地板踢脚线,露出伸缩缝,将水气散发,注意不可将地板撬起晾干,出现大面积泡水要请专业人士处理。有壁纸需先揭起来晾晒半个月,水分干透后重新做基层。电源插座、开关处有积水残留易腐蚀,引发漏电、短路,需晾晒几天再用电。汽车被浸泡,第一时间报保险公司。▲

    污水横流,警惕四类疾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欧阳奕表示,洪灾后,生活、卫生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居民要注意预防以下疾病:

    胃肠道传染疾病。洪灾后水源受到污水、粪便、动物尸体污染,夹杂大量污染物,且气温高易致食物变质,未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如感染性腹泻(特别是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发热、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重度脱水或肝功能衰竭。
, 百拇医药
    自然疫源性疾病。洪灾通常发生在夏季,气候炎热,蚊虫滋生,灾后自然环境改变,民众对疾病抵抗力下降,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如钩端螺旋体病,表现为高烧、头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血吸虫病,在疫区生活或抗洪抢险人员由于接触疫水,容易感染急性血吸虫病,表现出急性发热、接触性皮炎、腹痛腹泻等;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库蚊叮咬导致,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疟疾,是疟原虫经由按蚊叮咬人体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根据疟原虫种类表现为寒战、高热周期性规律发作、继之大汗多汗,长期反复多次可引起贫血、脾肿大。

    呼吸道疾病。洪灾时多有受凉、淋雨,劳累致抵抗力下降,加上灾后人群集中管理,易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戴好口罩可有效预防。疫情防控期间,人流密集处应佩戴口罩,避免用污染的手触碰鼻子和嘴巴。

    皮肤病。洪灾后易患的皮肤疾病有:皮肤癣病,参与抢险时身体某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环境温暖潮湿,易造成足癣、股癣等;丘疹性荨麻疹,表现为四肢出现小丘疹或皮疹顶端有透明小水疱,多出现在儿童中;手足浸渍,表现为手足部位溃烂、脱屑和渗出,严重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湿疹,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受微生物侵袭,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脓水渗出;毛囊炎,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流汗但无法用水擦拭,易发生毛囊炎。

    灾后防疫,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和水源严格消毒;保证手卫生;使用防蚊物资,如灭蚊剂、蚊帐;人群聚集处戴好口罩;接触疫水做好防护,接触后及时冲洗,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出现咽喉痛、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全身不适和皮肤瘙痒等尽早去医院就诊。▲, 百拇医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