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09.15
编号:87892
心情差让血管病雪上加霜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0.09.15
     心情差让血管病雪上加霜

    心脑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二者互为因果,又相互加重。一方面,数据显示35%~45%的冠心病患者及4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合并有抑郁症;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更易表现出愤怒和敌意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很多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是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所致;且急躁易怒、争强好胜及性格孤僻、多疑的人,心脑血管病复发率比一般人高得多。“双心”关系密切,预防心脑血管病需要格外注意调整精神心理状态。

    心脏不仅是一个器官,它的活动与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密不可分。早在100多年前,医生就猜想,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影响。随后,“双心医学”概念逐渐被提出。“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脑血管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即身心全面和谐统一。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与疾病密切相关。消极情绪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失衡,从而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心理障碍患者处于精神应激状态,其交感神经兴奋性高,体内皮质醇激素和儿茶酚胺增多,并伴有血小板激活及内皮功能紊乱,这些变化将促进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抑郁、焦虑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大量研究显示,女性双心患病率达62.5%,比同龄男性高3倍,可见女性更应关注双心疾病。

    如果确诊是双心疾病,要如何治疗呢?针对心脑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患者,单纯的西医治疗存在依从性较差等问题。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上有其独到之处。

    现代中医理论对双心疾病的研究,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通过七情来表达,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伤心,大悲大喜会扰乱气血和脏腑功能活动,导致阴阳失调,从而产生心脑血管病。在中医治疗上,双心疾病的治疗总体原则为养心安神,根据证型给予辩证施治,其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气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

    对于患有双心疾病患者,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心理疏导或西药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治疗,能达到取长补短,突出各自优势等目的。▲(余 霖), 百拇医药(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