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0.23
编号:86206
果洛医改为牧民谋幸福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0月23日 生命时报 2020.10.23
     9月底,当东部省市还沐浴在秋日的暖阳中,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已近飘雪的季节。在这片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土地上,90%以上都是藏族,至今仍有不少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让看病成为当地农牧民最头疼的一件事。不过,在外界帮扶和政府支持下,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就近看病,告别山高路远

    “稍微扫得慢点,靠近下腹一点……”在果洛州人民医院智慧云平台中心,超声科医生杨毛吉正在指导该州甘德县青珍乡卫生院副院长依拉为一名患者做B超。拍片、上传病历、出结果,前后不到10分钟,来卫生院看病的牧民卓玛就拿到了州人民医院的诊断结果。若在过去,想要做个B超,往返州医院就要一整天,路费要花50多块钱,而在卫生院全部只需20元。

    除了“对下帮扶”,云平台还可以“向上求助”。果洛州人民医院技术人员向云平台端发出信号:“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老师能听到吗?我们这有个患者怀疑是包虫病,请您看下片子帮忙讲一下。”接到信号的影像中心副主任栗海龙阅片后给出诊断:“患者影像表现符合包虫病症状,肝脏周边还有小囊泡,需排除是否为不典型囊性包虫病,建议做核磁共振进一步确认,如不能检查,建议尽早手术干预。”
, http://www.100md.com
    “智慧云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是果洛州医改的努力方向之一。果洛州面积7.6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1万,平均每平方公里2.6人,居住分散,医疗服务半径大,临床医师严重短缺。从2019年开始,全州累计投入2272万元,打造智慧健康云平台,建立远程超声诊断、医共体、全科与专科医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诊疗共享,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多级联动”的远程医疗服务机制。

    报销减负,住院只花十几元

    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为人畜共患病。狗是主要的传染源和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患病。这种病在经济发达地区几乎绝迹,但在青海却很常见。2016年调查显示,果洛州包虫病患病率达4.54%,局部地区高达12.38%,是全省乃至全国包虫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果洛州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主任才旦表示,包虫病发展缓慢,大约10~20年后才会产生症状。过去,包虫病医疗负担很重,手术费通常在5~6万,而目前实现了政府兜底、零自付。具体来说,国家医保报销80%,贫困户还可通过医疗救助报销90%,剩余部分省红十字会报销5000元,慈善总会报销8000元,还额外提供食宿、交通补助2000元。
, 百拇医药
    不仅治包虫病不花钱,基本医疗服务和住院老百姓完全承受得起。暖色柔和的木板墙,浸染着悠久古法的药香,在青珍乡卫生院的健康小屋内,藏医理疗师正为患者进行药灸、热敷、药浴熏蒸,卫生院还开展艾灸、润肠、下泻等28项中藏医特色疗法,以上服务均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一些牧民来到这里,都要住上一两天,甚至舍不得走了。”青珍乡中心卫生院院长德桑泰介绍,医保报销后,平均住院费在40~50元,住院分娩只需一二百元。有位关节炎患者9月住院,一周花费1870元,但医保报销和减免后,最后只花了15.17元。

    牧民眼里,医生好比“活佛”

    高原之上,雪域之巅,有那么一群人用自己的热情和青春,坚守这片神圣的土地,护佑着高原上的人们。当德桑泰经过医院大厅时,牧民们频频向他行脱帽礼。当高龄产妇第一次洗澡时,她感谢依拉:“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将医生视为和活佛一样重要的神明。
, http://www.100md.com
    “在这里工作,真的非常有职业荣誉感。”孙金峤是上海第四批援青干部的一员,此前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工作。自从2019年7月来到果洛州人民医院,他便身兼院长、州卫健委副主任、州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总院长等职。他在州人民医院设置15个职能科室、22个临床医技科室,推动成立心电中心、胸痛中心,使心脑血管急症的救治水平大大提升;外科腹腔镜、危重新生儿救治、小年龄儿童麻醉、增强CT等诊疗技术,均实现了医院新的突破。2019年,州医院成为省结核病、艾滋病定点防治医院,总门诊人次、住院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7%。

    以新生儿救治为例,高寒缺氧导致早产儿较多,存活率很低。在北京等大城市,体重在500克以上的早产儿都能救活,可在这里1900克以下都难活下来。早产儿存活率直接反映了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目前,通过努力已实现1280克早产儿的成功存活。

    优异的“成绩单”背后,是孙金峤等援青医生们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果洛州大气含氧量仅有54%,全年无四季之分,仅有冷暖之别,最低可至-40℃。“在上海,每天工作12个小时也不累,但在这里,工作6个小时就气喘吁吁了。”援青不到3个月,数名医生都出现高血压、高血脂,每天要靠吃药、吸氧来维持。
, 百拇医药
    锲而不舍,打破落后局面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果洛州成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经济总量最小、财政收入最少、人均收入最低、经济社会发展最滞后的地区。即便如此,家庭医生签约率也高达100%。乡医们背着药箱,翻山越岭,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家到另一家走上20多公里。正是用这种如“转山”一般锲而不舍的精神,果洛州打破了过去的落后局面。

    开展“四大攻坚”。2017年4月,州委、州政府召开重大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四年(2017-2020)攻坚行动,组建了果洛州包虫病诊疗中心。截止2019年底,完成包虫病筛查28.63万人,全州人群包虫病患病率降至1.7%。

    组建医疗健康服务集团。自2019年9月挂牌成立,集团辐射州、县、乡、村四级,构建区域“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全州医疗收入同比增长16.3%,县域就诊率为82%,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占比44.58%。
, http://www.100md.com
    建设信息化云平台。全州119家卫生院、45家乡镇卫生院、74家村卫生室的云HIS系统与省医保信息系统、居民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对接,与医保、民政、商保、银联等机构合作,创建一站、一卡式结算服务模式,打破了医疗信息孤岛,数据上通下达,互联共享。

    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应评尽聘、编制外补贴等改革,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同对待”的痼疾,大幅提高职工积极性。由甘德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疗服务医共体”,实行由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评定、管理、考核的“六统一”。

    人才引进来走出去。2018年,政府从省级医院选派150名医生,对口帮扶果洛州。帮扶以来,全州疑难重症得到救治,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不断优化,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 百拇医药(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