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编号:86421
心脏病 不是装完支架就了事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6日 生命时报 2020.11.06
     心脏病

    不是装完支架就了事

    胡大一

    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就如同汽车的发动机坏了,一定先去大医院找专科医生治疗。车辆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身体也需要连续的健康管理,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和康复。治疗和康复,虽然是两拨人干的不同的事,但对患者的健康同等重要。

    不少三甲医院热衷于做心脏介入和搭桥,就像大修发动机。但很多患者做完手术出了院,就像放了羊,并不去“做保养”,仍“胡乱开车”,过不多久还会出问题。由于病前不防、病后不康复,导致医院的患者越治越多。我在65岁以后,把主要精力转到预防、康复上来。很多医生、患者不了解、不重视预防和康复,我决心让大家看到它的价值。

    心脏康复的推广,最初开展得比较艰难。在同一家医院,要找到支持这项工作的领导、想从事这项事业的医生,还要有资金、设备和场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先后找过几家医院,如辽宁省金秋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庆油田总医院、山西省心血管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这些医院都在寻找发展机遇,但苦于没有思路,缺少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这里面,有些医院从几平方米的小屋子做起,有些把楼道空地改建成新科室。辽宁省金秋医院以前叫辽宁省老年病医院,最合适做康复,但暴继敏院长有些顾虑,恰好此前做介入的心内科医生刘培良正在找转型的出路,听完我的介绍,认定这将是他的新起点,于是全力投入,最终说服院长,医院建立起心脏康复中心,后来成为全国示范中心。

    2004年,刚从国外回来的孟晓萍医生因原医院没有合适的平台落地,我鼓励她专注做康复。孟医生认真思考之后,最终选择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兼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康复中心的工作十分细致,还建立了医患交流群。一次,一位患者感到胸前不适,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医生怀疑心梗建议住院,患者急忙把心电图发给微信群里的医生,主管医生快速找到他住院期间的心电图,认为是陈旧性心梗,让患者放心回家,解除了患者担心。还有一位曾经植入4个支架的患者,手术后有严重焦虑,他最常说的就是:“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心理处方、运动处方),快点给我放支架。”在医生的看护指导下,10天后患者没装支架就出院了,他感慨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住院,也是真正治病的一次住院。”

    2016年,一位曾经做支架后不敢下床的患者登上了第27届长城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论坛的讲台。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病友积极做康复,更好地享受人生。他说:“心脏康复为我解除了身体上的疼痛,纾缓了心理上的烦恼,让曾经几乎停泊的船重新扬帆起航。心脏康复给我带来了新生命的曙光。”他的肺腑之言,让我落泪。

    现在,心脏康复中心在全国渐渐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我曾参加过几次康复患者举办的联欢会。演员们都是支架患者、心力衰竭患者、搭桥患者,他们在台上放声歌唱、翩翩起舞,我也和他们一起同台演出。看到越来越多患者重回美好生活,是最令人高兴的事,也是心脏康复最大的意义所在。(连载3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