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0.12.25
编号:87406
员工健康,企业最该投资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25日 生命时报 2020.12.25
     督促防病减轻人力损耗 管理情绪提高运营效率

    员工健康,企业最该投资

    受访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 鲍 勇

    本报特约记者 余 华

    “造成企业生产力低下的最大元凶是员工出工不出力,而员工不出力的缘故是其身心不健康。”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鲍勇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如果一个员工看病报销花1块钱,意味着企业要损失4块钱:看病报销1块,找其他人代班1块,因有人生病而导致其他人工作效率下降的成本为2块。这样算来,反倒不如早期投入两三块钱进行预防更有效。员工健康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经营者最应做的一笔投资就是员工健康。

    管身体。近年来,各类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每年都会为其安排体检。但不少人会因为工作忙而一拖再拖,或放弃体检。体检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筛查手段,能早期发现疾病的征兆和异常。所以,对于不重视体检的员工,企业应做好监督员,督促每个人按时检查。检查后也不能拿了报告草草了事,应及时请医生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为了督促员工重视健康,百事公司会向员工提供100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5元)的健康补贴,要求他们填写健康风险评估报告,以掌握其饮食、运动、压力水平等情况;美国标准公司则为“同意参加体检、加强锻炼,并注意饮食的员工”减免医保。
, http://www.100md.com
    管饮食。由于时间紧张,很多上班族常拿面包、饼干当作一顿饭,或点份外卖,等有空再吃。还有不少人羡慕有食堂的单位,但真的有了食堂却不一定愿意去。由于食堂采用大规模、粗加工的“大锅饭”模式,口味难免受影响。殊不知,饮食长期凑合不仅会使胃肠罢工,还可能造成免疫力低下。而“吃好”是保证员工健康的关键,美国杨百翰大学和澳大利亚健康研究中心发现,每天吃得更健康的员工绩效更高,缺勤率更低。鲍勇认为,雇主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必须把好“吃”这道关,比如在食堂专设营养配餐师,为满足不同口味提供自助餐,为员工发放餐饮补助,供应健康的下午茶等,都有助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在日本,很多公司都聘请了营养师制定食谱,还会监督饭菜制作过程。因为对食堂健康餐饮的认可,很多日本上班族都会选择在食堂就餐。美国汽车公司福特也很早就注意到员工饮食的重要性,将食堂视为重地,会定期排查油、盐、各类菜品可能存在的问题。

    管情绪。《生命时报》曾在线对数十万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鲍勇表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不仅会将员工推到崩溃边缘,还会对健康产生危害。所以,企业应在员工心理疏导方面下功夫。首先,管理人员先要转变观念,不要一味用各种手段鞭策员工拼命干活,而是要在保证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激发其工作激情。其次,管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员工的心理状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最后,企业必须健全员工的诉求机制,让他们有想法、有问题可以及时说出来,并尽早解决。
, 百拇医药
    管运动。因为忙,每天坐在电脑前的人越来越胖;因为忙,很多人回到家便瘫在沙发上玩手机,周末恨不得“扎根”在床上……过劳肥已成为现代人最常见的“工伤”。鲍勇表示,肥胖会让很多疾病“萌芽”,而运动是斩断这些种子最好的利器。除了员工个人要坚定运动的决心,企业也应为他们打造更适宜的运动环境。比如,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管道元件公司就出台了“员工健康关怀计划”:一周锻炼3次可获得7美元,不吸烟再加3美元,全年满勤可获得300美元。谷歌公司则将健身团队请进公司,发起“丢掉肥肉”挑战。日本一些企业每天上午和下午还有运动时间,公司广播到点就会播放音乐,员工们可以走到桌子旁做操,伸伸筋骨。

    最后,鲍勇表示:“企业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应落到实处,而不应成为一张空头支票。我希望更多企业能将员工健康视为头等大事,不要等有了病再治,把精力多投入在预防上,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百拇医药(虞晔 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