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3851
奥地利残疾人不怕出门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5日 生命时报 2021.03.05
     门槛不准高于三厘米 半数公交车配低踏板

    奥地利残疾人不怕出门

    本报赴奥地利特约记者 李 响

    如果你在12月3日晚上漫步于维也纳等奥地利大城市街头,会发现总理府、总统府、优尼卡大厦等著名建筑周身被紫色的光芒笼罩。这一天是国际残疾人日,奥地利已经连续两年为残疾人群点亮紫色灯光,以引起人们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和重视。

    在奥地利,残障人士不怕外出,他们可以和普通人一样逛街购物、交友谈天、上学工作。自2005年起,奥地利《残疾人平等法》开始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对残疾人的歧视,维护并提高其在公共生活中的平等权益。以公共交通为例,首都维也纳的地铁都配有方便残疾人搭乘的直升电梯。在网上,残疾人可以实时查到这些直升电梯的使用状态,比如是否失灵、维修时间等,许多地铁站还为盲人提供了导航系统。目前,维也纳50%以上的公交车均配备了方便轮椅驶入的低踏板。残疾人出行前,可通过软件查看公交车的实时行驶情况,以便安排出行计划。如果选择自驾,可在每个停车场、景区、马路边找到位置优越、空间更大的残疾人停车位。

    奥地利不仅新建住房要遵循严格的无障碍住房标准,老旧住房也要进行一系列无障碍改造。比如,政府规定,住房入口应尽量不设门槛,必要情况下,最多允许建3厘米高、方便轮椅通行的门槛,通往阳台、露台和凉亭的通道应保证1.5米的直径。为方便残疾人操作,电梯内外的按钮应安装于85~110厘米高的地方。玻璃门也需在距离地面90~100厘米及150~160厘米处,用高对比色进行标识,以便有视觉障碍的人辨识。

    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儿童来说,教育平等能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幼儿园起,奥地利就为残疾儿童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方案。许多幼儿园有为残疾儿童开设的特殊小组,入园前,心理学专家和医生会为这些孩子提供一对一的诊断和指导,与园方合作,为其安排成长计划。小学和中学阶段,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残疾程度,带他们到特殊学校就读,或与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比如,奥地利政府专门为听力障碍儿童设立的教育院有两种班级形式:4~8人的小班教学,可为孩子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和主题活动;在不超过20人的大班教学中,4~6名听力障碍儿童可以和其他正常儿童一同学习,辅以听力障碍儿童所需的其他教学内容。

    为了使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奥地利的残疾人组织还提供了多种服务。例如,“业余时间助手”项目关注18~30岁青年残疾人的业余生活,志愿者会与帮扶对象结成一对一的朋友式关系,在每周一次的见面中,和帮扶对象一起看电影、运动、逛街,让青年残疾人走出家门,享受更丰富的业余生活。在项目负责人伊莎贝尔看来,残疾人的平等权益不仅体现在出行自由、教育平等和工作机会平等上,还体现在能否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许多人把残疾人看作特殊人群,我们希望向大家传达这样的讯息:残疾人并不需要隐身于特殊场所,他们可以自信地走出去,出现在我们身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