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3936
呵护孩子的心灵和尊严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12日 生命时报 2021.03.12
     呵护孩子的心灵和尊严

    山西省太原市读者 王海银

    2021年新年伊始,发生在安徽潜山王河镇初中的悲剧令人震惊。13岁女生小怡(化名)在最近一次月考中,总分破天荒地考了全年级第一,其中《道德与法律》考了满分。班主任怀疑其作弊,打电话询问小怡的爷爷,并让小怡重考《道德与法律》。第二天,小怡跳入水塘自杀身亡。

    民国著名思想家胡适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笔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他人品行上的疑点,不但不宜去查证,看见了也要装作没看见。此话放在这里可能不太合适,对于学生而言,考试作弊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当学生的考试成绩超乎常规地提升时,老师产生怀疑和警觉是很正常的。但至少,我们应该从胡适的话中得到启示:怀疑他人的品行一定要慎之又慎,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宁可把人往好处想,也不可把人往坏里看。

    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得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显然,老师公开调查小怡作弊和让小怡补考的做法,违反了这条规定,对小怡的心灵造成重大伤害。作为老师,既要预防和惩治考试作弊,更要像呵护自己眼睛一样呵护学生的心灵和尊严,不能误伤学生。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还规定,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后,应当注重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帮扶。即使学生作弊的嫌疑被证实,老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让学生既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又能放下心理包袱,而不至于在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

    作为学生,面对这种伤害,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如果作弊属实,就应该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处罚;如果是老师冤枉了自己,则要勇敢地进行辩解、抗议。这件事,问题虽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却在成人,源于对孩子挫折教育的缺失。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事发之初,家长应该意识到事件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孩子疏导精神压力。果真如此,悲剧十之八九能够避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