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4021
跨过四五十岁的心理坎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16日 生命时报 2021.03.16
     保持好奇心 提携年轻人 做个志愿者

    跨过四五十岁的心理坎

    受访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王大华

    本报记者 石筱璇

    说起焦虑抑郁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人们最常想到的可能是脆弱、叛逆的年轻人和衰老、无助的老年人,极少想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其实,看似坚强的中年人,心理问题比我们想象得多。最近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2.8万人追踪调查了40年,发现不论出生在哪个年代,人到了四五十岁,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都是最高的,约为20%。

    中年人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说,职场上,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往往处在组织架构的中上管理层,一方面要承担很多责任,考虑团队进步,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自身生涯发展,如果遇到职业瓶颈,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会更大。中年人的烦心事也与家庭结构变化有关,50岁左右,自己可能成为父母,在家中要教育孩子,同时身为子女,又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如果这个阶段遇到孩子上学、工作离家,或与另一半离婚等,会受到空巢、孤独等重大打击。对一些中年女性而言,更年期带来的身心变化使她们容易焦虑,害怕衰老,也担心健康、能力不再。
, http://www.100md.com
    除了外部压力和变化,人到了四五十岁,心态也变了,不少人会进入“停滞期”,表现为不想去学习或接触新鲜事物、不想再去创造或改变什么;认为自己身体和心理上都不如年轻人有活力;除了家人,对周围人都比较淡漠,不太关心别人,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一心专注自己。如此发展下去,容易产生停滞感和社会隔离,出现心理不适应甚至陷入抑郁。

    对于遭遇“心理坎”的四五十岁中年人,王大华建议,要学着培养自己的“繁殖感”。这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不仅指个人的生殖能力,主要是指去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心理需求。这里的“下一代”不一定是自己的儿女,也可以是晚辈、学生等。王大华表示,繁殖感对于中年人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力量。“繁衍”的含义非常广,如在工作和休闲活动中保持活力,对生活怀有热情和好奇心,积极教导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等,借助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中年人突破自我限制,迈过中年危机的坎儿。具体可以从三方面去培养:

    1.保持创新与好奇。人到中年,尽管经历过风浪,见过世面,但这世界上仍有你不了解的事、不懂的新技术。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也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保持谦虚,保持对周遭的敏感度,发现身边的一些小美好,通过与人交流、旅游、读书等方式进一步探索世界,心态会更开阔、积极。

    2.乐于传承。很多人在年轻时,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或多或少得到过年长者的帮助。到中年时,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关心和帮助后辈。这种传承意味着自己从年轻时的新手,变为中年时的专家。在带着敬意付出的过程中,既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超越自我,也能帮助年轻人成长,成为他们的榜样和领路人。

    3.建立回报社会的使命感。王大华说,使命感是传承的深化和扩展,把繁衍感扩展到不认识的人当中。这时学会真正地关心他人,突破“自我”的限制,内心获得超越衰老的豁达。可以在闲暇时间,做一些能为别人带来幸福感的事,比如做志愿者、帮助别人等,回报社会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获得成就感、尊重和安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