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1296
临床研究是医生的本分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30日 生命时报 2021.03.30
     临床研究是医生的本分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张正丰

    目前,我国的医生职称与论文挂钩。一个极端是,为了评职称,全国医生都得写论文,全国的医生都成了“科学家”;另一个极端是,不少呼声又要求完全取消靠论文评职称的量化指标。这个问题要细细讲来。

    医生做临床研究是本分。医学研究分为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疾病,主要做循证医学、医学统计等方面的研究;基础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细胞或分子,主要做病理学、免疫学、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临床研究与医生的临床能力有关。临床研究主要围绕临床新理论、新技术、循证证据,体现了作者的阅读量、对手术的深刻了解和创新。中国有大量的病例,中国医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分享给同行也是一种职业上的责任。医生通过阅读更新了知识,写写综述,也是一个医生的本分。

    医生做基础研究只是锦上添花。基础研究与医生的临床能力关系不大。在看好病、做好临床研究的前提下,做一些基础研究是值得鼓励的;但那些只会做基础研究、不会看病的医生,就令人莫名其妙了。国内不乏这样的人在三甲医院混得风生水起,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的导向是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研究。

    在我国三甲医院,评职称和研究生导师的硬性条件是国家自然基金和高分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前者资助的是基础研究,而SCI方面,临床论文影响因子较低,基础研究影响因子较高。有些医生是申请基金、写基础论文的高手,他们的主要精力是怎么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次要精力是看病。这些人是医生科学家,年轻时靠文章进好医院,年龄大了是医院的科主任、红人、杰青、长江学者,医院靠他们为医院挣名声、挣排名。说实话,这些文章的影响因子虽然不低,但内容多是生物学原理在医学中的一些应用,创新性终究不大。这些人研究比不上生物学大牛,临床又比不上那些不会写文章的医生,是目前中国特色的“人才”。

    临床研究体现了医生的阅读量和临床创新能力,而基础研究不能体现医生的临床能力。医生的基础研究量与文章发表不能作为评价医生的指标,不能误导公众认为发表基础文章的才是好医生。对于职称与论文挂钩的问题,我认为既不能让论文作为职称的唯一指标,也不必完全取消,毕竟这个量化指标是最简单有效的。可以增加一些指标,如外科医生完成某级手术的例数和优良率,内科医生某些重症的抢救例数和成功率等。

    医生和科学家,是两个身份,不能混淆为一,应分开评价。医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选择当一个好医生,或是科学家,又或是好医生加科学家。但不能将发表了基础文章的医生混淆为好医生,也不能将发表临床文章的好医生混淆成了科学家。如果以医生为职业,看好病就是首要责任,做基础研究只是锦上添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