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21.04.16
编号:91641
秋白先生的明信片
http://www.100md.com 2021年4月16日 生命时报 2021.04.16
     秋白先生的明信片

    心理咨询师、北京协和医院安宁志愿团队核心志愿者 成佳奇

    2019年12月,病重的秋白转院到安宁病房。“秋白”是患者的笔名,取自于李渔《笠翁对韵》中的“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秋白先生以为这里还有治疗方案,满怀期待。他可能不太理解门口的“安宁病房”意味着什么,或者不愿承认。

    入院不久,我们第一次召开家庭会议。那一个小时,他的女儿一直在哭,那是她第一次被正式告知父亲的病情。会后,我第一次见到了秋白先生。他躺坐在床上,整个人都是暗黄色。“你是做什么的?”搞研究的他比较在乎背景。

    “我是志愿者,是个心理咨询师。”

    “你听过奇迹么?”他继续问。

    我看着他,没有回答。
, 百拇医药
    他接着说:“我国外的朋友跟我说可以试试基督教,或者气功,我需要奇迹。”他的表情像是一个在沙漠里走了两天的人想要水。

    我静静地看着他,说:“抱歉,我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不过,我知道的是,那些创造奇迹的人都是面对并接受一切的人。”

    “那你有空可以给我讲讲,我也想向这方面努力。”没多久,我们就结束了第一次对话。

    过了两天,我在走廊的尽头看到了秋白夫妇,他们正面对着西山,等待日落。“我可以陪您待一会吗?”我走过去微笑着看着秋白先生。他点点头,妻子赶忙从病房搬来一把椅子,我坐在了他的左前方,特意躲开了他视线中的窗口。

    妻子退到了4米后的墙边,安静地守望着爱人。“您感觉怎么样?”他坐得很低,我尽量俯身前倾看着他的眼睛。“我……没什么……力气。”他说得很慢,边说边喘。我点点头,等他继续。“说话很累……”“嗯,现在的情况,您怎么看?”我试着引出话题。“现在是走一步退两步,越来越不行了……我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怎么能让自己心情好点,比如,残疾人知道做残疾人能做的事,正常人知道做正常人能做的事,我现在已经比不了正常人了,那我该怎么办。”
, 百拇医药
    我迟疑了一下:“面对是最好的方法。”我有点忐忑,不太确定对话会走向哪里。我看着他,试图获取更多信息。

    他沉默了一会:“你能给我讲讲么?别人都是怎么做的?”我迅速地盘点了自己安宁疗护个案师的职业生涯,试图找到最适合给他听的。最终,我给他讲了一个阿姨的故事,我们如何与家人共同决策,如何签署生前预嘱,决定如何度过最后的时光。我有点紧张,不确定这种明目张胆的暗示下,他会有什么反应。

    “你总是围着我的病说,我听了更沉重了,心里受不了。”

    “对不起,您是想在我这里知道答案吗?”我有点慌乱。

    他点了点头。

    “实在抱歉,我做不到。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即便我给了您答案,那也只是我的答案,不是您的答案。”我坦白。他继续沉默。
, http://www.100md.com
    “请问您之前是怎么处理负面情绪的?”我试图获得更多信息。“我不是很擅长……”“都是自己消化吗?不跟别人说?”“嗯。”他回答得像个不知所措的孩子。“那我给您介绍几个方法可以吗?”他点点头。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如何通过个人爱好,用书写、绘画等非语言的手段抒发情绪。他继续点头。

    三天后,我看到秋白先生在画画。他画的是水彩,比A4纸大一点,窗台上晾着三张。惊叹夸奖之余,我灵机一动,扭头对秋白先生说:“还差九张。”大家都愣了,秋白先生更是一脸的疑惑:“什么意思?”“您看,这画的大小、颜色、构图,特别适合做成明信片。可1套明信片有12张,您只画了3张,是不是还差9张?”他妻子最先反应过来了,用力地拍手,说:“这个好,这个好!”秋白先生的眼睛亮了,露出了笑容。

    “咱们商量一下,如果您同意,那我们来帮您制作一套明信片,不过您要完成12张,好不好?”我心知医疗组讨论的预计生存期,想让这画成为他生命里的小小亮光。“嗯!”秋白先生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自此,除了出去散心,秋白先生的笔没有停过,一有力气就画画。在离世前五天,他还坚守承诺,完成了第10张明信片(如图)。他妻子也帮他完成了2张明信片。秋白先生走后,按照约定,我们把这些作品制作成了一套明信片。

    他的妻子在信中这样描述这段经历:我静静地看着他画画,一笔一笔,认真极了。看到他眉头皱了起来,问他是不是难受了,按止疼泵吧?他点点头,却没有放下画笔。在画画时,他忘了自己的病,就想着怎么把画画好。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最后几幅画的色彩比他以前的画丰富多了,真是奇迹。在这里,他带着闪烁的光亮安静地走完人生旅途最后一站,而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对生的渴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