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2928
难拒网友的求助
http://www.100md.com 2021年6月29日 生命时报 2021.06.29
     难拒网友的求助

    贾大成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次接触网络到现在,我的微博粉丝已有将近290万。一旦拥有这么多粉丝,就成为一种责任。我每发一条微博,都会思考得比较周密,因为一旦发出去,就可能有几百万的阅读,成百上千乃至上万的点赞、提问、评论、转发。

    看大家的评论很重要也很有趣,能知道网友们的真实想法。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一定会及时回复,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在微博上,我大约10%的精力用于写文章,90%的精力用在阅读和回复网友的评论。因为我平时经常要参加各种科普讲座,所以回答网友问题就穿插在活动的间隙,或者在中午花上2小时,或者在晚上集中处理,有时躺在床上临睡前还要继续看,常常是困得手机掉在脸上,才熄灯睡觉。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十几年来未曾懈怠。

    在网友的提问中,有大量问题跟急救没有关系,而是涉及其他科室的就医咨询,比如皮肤科、神经科、心内科、妇科、男科等,五花八门的问题都有。这时候,微博互动的留言区就变成了问诊区,也让我哭笑不得。遇到这类问题,我的原则是:非急救问题不回答,请网友到医院的相应科室去诊治。不过,有一位网友的留言请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无法拒绝,一定要帮助他。

    三年前,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说了自己肝病的一些症状,诸如食欲不好、右上腹不舒服、感觉乏力,有时反胃、恶心、呕吐等,想请教我该怎么办。我直截了当地回答他:“抱歉,您讲的情况不是我的专业,建议您到医院的肝病科检查问诊。”过了没多久,他又留言说:“贾老师,距离我这儿最近的医院,也要有几十公里。我实在找不到别人问,才想麻烦请教您。”

    我立刻意识到,这位网友可能是在山区。现如今,我国的基础建设搞得好,山区也通了互联网,但周围可能没有综合医院。我还推测,他的家境可能也不太好。我就想,还是试着帮他一下吧。于是,我花了半宿的时间,翻遍了家里的医学书籍,并到网上查询;担心不是熟悉的专业领域判断有误,第二天我又找了这方面的专科医生,问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否准确,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才给那位网友以详细的回答。这位网友收到后,也向我特别表示感谢。后来,我问过其他的“医生大V”,才知道他们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面对几十万、几百万粉丝,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问诊,有时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查找书籍和资料才能做出回复。

    这其实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做医疗科普。几十年前,中国人还曾为吃饭发愁,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开始前所未有地注重健康。大家对医学知识越来越渴求,但我们各专业的医学科普做得太少了,至今很多人还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比如烫伤了抹牙膏、救被淹的人要控水、癫痫发作时往嘴里塞东西……这些不仅植根于人们头脑中,还经常出现在影视剧等广泛传播的载体中。实际上,上述做法都是错误的,正确做法应该分别是:冲凉水、别控水、不塞东西。我致力于医疗科普,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挽救更多生命。(连载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