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95828
脊柱微创有了新系统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15日 生命时报 2022.03.15
     @@“传统脊柱内镜手术,就像用牙签吃菜; V形双通道手术,好比用筷子夹菜”

    ##脊柱微创有了新系统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供稿

    ===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脊柱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研究发现,80%成年人遭受慢性脊柱疼痛的困扰。近20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引领着微创脊柱外科的飞速发展,各种技术和工具层出不穷,但具体到临床手术仍存在许多不足。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贺石生介绍,传统椎间孔镜直径为8毫米,包括手术操作通道、成像系统、光源、水流灌注等结构,导致实际手术操作空间非常有限,只能使用特制、小巧的器械,难以处理较为复杂的脊柱疾病。此外,由于传统椎间孔镜只有一个手术操作通道,每次仅能使用单个手术器械进行操作,稍显笨拙,效率也低。如何在满足手术操作安全、灵活、空间等诸多要求的同时又能完成高难度的复杂手术?2016年开始,贺石生团队开始研发新型“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

    历时5年,经历十几次改版,最新版“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孔径仅2.6毫米,设计有两个通道,可以全程、实时监视手术操作,并兼具水介质和空气介质两种工作模式,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经椎间孔入路腰椎减压术和腰椎间融合术等高难度术式。

    “传统脊柱内镜做手术,如同用牙签吃菜,只能浅尝辄止,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做手术,好比用筷子夹菜,灵活性、有效性大大提升。”贺石生补充,对于超重、高龄等特殊患者而言,这套系统有特有的优势。

    张先生(化名)今年28岁,曾因腰椎间盘突出行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但术后仅2个月腰痛再度发作,并伴有左下肢麻木、疼痛。他本人希望能通过融合内固定手术解除疼痛。然而张先生的身体条件却让不少医生犯了难:身高1.8米,体重110公斤,存在重度肥胖,脂肪、肌肉较厚,手术部位又需深达骨质,原有微创手术设备难以完成,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就要达15厘米以上,损伤大、恢复慢。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在不增加创伤的前提下很好地完成神经松解、镜下椎间融合等操作,有效解决此类患者病痛的同时,又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最终,张先生如愿接受了微创腰椎融合手术,处理病变的手术切口仅2厘米左右,创伤大幅减小,5天便出院回家了。贺石生介绍,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实际临床治疗,近200名患者受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近30%的手术费用。

    近年,上海十院骨科定期举办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专题学术会议和操作培训班,现已培训学员、进修医生200余名,在广州、重庆、西安、大连等多地建立了技术培训中心,面向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