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报》 > 第5110期
编号:125540
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落到实处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110期
     未病先防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指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学强调“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谨慎起居”,并倡导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以达到保健养生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医的这个优势和特色,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要求,从强化治未病理念入手,从健全治未病服务体系着力,从提升治未病服务能力发力,不断推进治未病工程落到实处。

    营造中医治未病社会氛围

    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文化总结、整理、宣传,将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养生、医疗康复、疾病预防一体化理念引入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做到未病先防、未病先养,使群众了解中医治未病、认同中医治未病、享受中医治未病,不断改变群众防病治病观念。组建中医治未病知识普及队伍,加快中医治未病文化建设,大力拓展宣传普及渠道,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及各种有效途径,全方位、全领域、全人群宣传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和理念,不断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需求,努力营造良好的中医治未病社会氛围。
, 百拇医药
    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在三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在二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综合服务区,在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立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科,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加强培育和吸引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才队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和综合性医学院校增加中医健康养生保健、中医健康养生保健护理等相关学科,培养中医健康养生保健医护人才。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实用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基层乡村医护人员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机构人员的进修轮训机制,制定进修轮训和资格准入标准,让治未病医护人员能够在日常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树立中医治未病服务理念,运用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满足不同类别人群的相关服务需求。

    优化中医治未病政策措施

    要制定家庭、社区、政府三个层面的中医药康养管理以及社会支持保障政策,加强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建设。认真贯彻关于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文件精神,加大对中医治未病的政策倾斜力度,衔接好治未病机构和医疗机构规划和审批,理清好治未病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责任界限。并在科学测算社保基金支付情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补偿比例。积极探索将更多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引导群众更多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鼓励新建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生保健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建立一批中医治未病服务示范基地。
, 百拇医药
    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

    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团队,深入基层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指导居民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放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册、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体态辨识等,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诊疗服务。组建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进村入户开展热敏灸知识、中医药健康养生大宣讲,着力营造全民爱灸、信灸、用灸的健康养生氛围。将中医治未病服务融入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中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中医药健康指导。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主体拓展为包括中医医生在内的家庭医生团队全体成员,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配有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中医及康复治疗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享受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指导等免费服务。融入健康精准扶贫,开展中医药健康义诊活动,广泛推广“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疗法、灸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贫困人群重点疾病健康干预管理,开展中医药对口支援和帮扶,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获得广大居民的普遍认同。(易凌炜), 百拇医药(易凌炜 江西省新余市卫生健康委)